令人遺憾的眼科求醫過程


60多歲的張太太,在十七年前近視7-8百度,在當時做了近視雷射手術,希望讓視力提升。

一年後,張太太感覺到夜間視力逐漸不好,不過因為在白天影響不大,所以不以為意,沒有就醫,卻不知道這是後遺症的開始。

直到十一年後,張太太發現視力愈來愈不清楚,起初以為是眼鏡度數問題,去眼鏡行重新配眼鏡,但沒有卻改善。又過了幾年,經由眼科醫師診斷有輕度白內障,雖然不需開刀,但是要持續追蹤。接著又一年,張太太找另一位眼科醫師,診斷出了右眼黃斑病變,左眼青光眼,視神經萎縮。她的視力越來越差,工作感到越來越吃力。

張太太接著又尋找第三家眼科診所,醫師告訴她有白內障,要將白內障摘除。於是她先開左眼,再開右眼。先開視力好的左眼,理由是為了增加病人信心。病人依醫師言,2周內就把兩眼開完了,自費人工水晶體,所費不貲。但是張太太感覺到白內障的手術並沒有改善她的視力,但她並沒有詢問醫師為何視力沒有改善,除了點降壓眼藥水,也沒有人告訴張太太能如何改善她的視力。

後來張太太經過同事的介紹,找到林醫師診療,說明了過去的病史。來診時,視力右眼0.08,左眼0.6。

這是台灣目前常見的眼科求醫過程,在追逐流行的技術時,沒有更深入理解這些技術的優缺點、後遺症,自身是否能承擔後遺症的問題,而當發生問題後如果持續漫不經心,眼睛的狀況仍舊默默的嚴重下去,初期容易浪費金錢和時間去配眼鏡,若是再加上沒有諮詢第二意見的手術,眼睛的後果更加難以挽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