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輔助降血壓

adult woman putting pressure cuff on man s arm

時序入秋,早晚溫差逐漸增大,高血壓族群要小心控制血壓。育群中醫診所院長林名育醫師指出,年紀輕、或是因壓力大、睡不好、過度勞累造成的高血壓,以中藥合併西醫治療,效果不錯。

目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,若收縮壓/舒張壓在120-139mmHg/80-89mmHg為高血壓前期,若大於或等於140mmHg/90mmHg則代表有高血壓。

林名育醫師表示,中西醫對治療高血壓的做法不同。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、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,中醫則著重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,因為血壓升高,其實是身體發出警訊,用藥物可快速把血壓降下來,但無法根本改善高血壓問題。

高血壓在中醫為「本虛標實」,陰陽平衡失調造成,病因多源自肝、腎陰陽不平衡。當身體某些部位的循環變差,養分及氧氣不足形成虛證,長期下來,身體偵測到該部位的能量不夠,就會調高血壓讓養分及氧氣送至該部位,而調高血壓就形成實證。

作息不正常、長期睡眠不良,感冒生病時,都會傷陰,進一步造成上火,形成「陰虛陽亢」型高血壓。脾胃功能失調,喜歡吃冰冷寒涼的食物的人,易因代謝不良而成「痰濕阻逆」型高血壓。

初期高血壓病人,常因肝火上升而覺得眩暈、口乾舌燥、緊張、易發脾氣,有些人會有便秘問題,這屬於肝陽上亢型。

中醫會針對不同原因,給予治療方法,幫助身體自我調整,例如若有肝鬱氣滯者,給予疏肝解鬱的藥物,肝陽上亢、腎精不足者,則以滋陰育陽、補腎益精為治療原則,以中醫輔助治療,有機會逐漸讓西藥減量或停用。

林名育醫師指出,血壓高的人通常氣血運行不順,按摩特定幾個穴位,例如頭頂的百會,頭部兩側的太陽穴,後枕部的風池穴,及耳後的降壓溝,都有助緩解高血壓的不適症狀。

另外,平日搭配藥膳茶飲,也有輔助降血壓效果,例如枸杞菊花茶可清熱去火,特別適合陰虛陽亢的患者。高血壓民眾飲食應注意少油、少鹽、少糖,可多攝取高鉀低鈉的食材,芹菜、白菜、番茄、木耳、海帶、菠菜都是很好的選擇。

圖片來源:pexe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