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養生 首重排溼


「清明時節雨紛紛」,清明一到,氣溫升高,雨量增多,到處都溼溼黏黏的,會讓人體的溼氣加重,育群中醫診所院長林名育醫師表示,當環境濕氣重,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,飲食喜歡油炸重鹹,身體代謝差的人更容易累積溼氣,如果沒有排除體內的溼氣,長久下來就會衍生各種疾病。

清明節向來容易下雨,正代表這節令溼氣特別旺盛,林名育醫師指出,溼氣是引發多種疾病的主因,像是水腫、便秘、肥胖等,都是人體溼氣過重引起。

清明節的傳統就是掃墓祭祖,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結合節氣與節日的節氣,古書說:「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淨,故謂之清明。」雖然細雨紛紛,但春暖花開、草木萌發,萬物都顯得特別清爽明朗。

中醫認為,肺、脾、腎掌管體內的水分代謝,一旦「脾失健運、脾虛痰溼」,溼氣會讓脾運作失調,若沒有及時幫身體「除溼」,慢慢會累積成痰、瘀,就會引發諸多疾病。

林名育醫師指出,很多年輕人喜歡吃冰,偏愛重鹹、過辣、油膩等重口味飲食,加上經常待在冷氣房,又很少運動流汗,作息不正常老是熬夜,這些習慣都會造成新陳代謝降低,導致脾胃虛寒、累積濕氣。

清明節氣的養生首重排溼,透過排除溼氣來清除體內毒素。林名育建議,少吃生冷食物,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,適度攝取薏仁、紅豆、山藥、牛蒡等可以利水除溼的食物。如果有感冒症狀,可以喝薑茶、泡熱水,平常用紫蘇葉泡茶,預防外感風邪。

傳統習俗中,清明節會吃潤餅,但潤餅裡面的許多食材,如花生糖粉,熱量都不低,為配合節氣飲食和養生原則,可以適度將熱量高的食材減量,另外用蘆筍、紅蘿蔔、牛蒡、芝麻等健康養生食材替代,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,又可保肝抗衰老。